第59章 南风青青

  老同学们的现实状况,着实叫唐一民担忧。这些年商品经济对人们思想上的冲击是巨大的,好多还没有走出小农经济、小农意识的人,被突如其来的商品经济的潮水掩埋了,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些人的眼中不在美好,看重的只是钱和不择手段捞钱的手段。街头的小混混捞得大把钱后被有些人盲目的追捧,连一些高官们也成了钱的俘虏。老同学开始分化,分化的叫人陌生,有些人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。

  那日,唐一民之所以没有回击羊茹兰的诋毁、诬陷、谩骂,是看她实在可怜,可怜的丧失了基本的人格。和已经丧失了人格的人争论,他觉得没有任何意义。

  如何改变其现状?唐一民想到了一个主意,写本同窗集体回忆录,将童年的纯真、青年的志向、壮年的拼搏编撰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,发给老同学们阅读,也许会叫某些人醒悟。

  唐一民提出撰写同窗集体回忆录的建议,像一块巨石扔进了老同学们的心海,顿时掀起波澜,荡漾起耀眼的浪花。

  支持、响应,叫好声一片。没有加入“圆梦”微信群的老同学急忙买来智能手机,纷纷入群,铆足劲要将大半生的苦与乐展现。

  在人生的年轮里,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。他们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,唱着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的歌曲,度过了饱受自然灾害的磨难;他们是“文革”中年龄最小的红卫兵,与共和国一同被整整耽搁了十年;他们经历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,死里逃生,用伤痕累累的手掩埋过亲人,以不懈的努力重建家园;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,击浪前行。他们有着父辈的质朴与真诚,奋发向上,用辛劳与智慧弥补着天灾人祸造成的种种人生缺憾。而今都已经两鬓斑白,儿孙满堂,却非要追忆过去,追忆行走过的人生轨迹。儿时的童心、少年时的清纯、青年时的坚毅、壮年时的成熟,他们都要追忆,追忆乐趣,追忆艰辛,追忆痛苦,追忆快乐,追忆幸福,追忆心神的巨变。执着地在追忆中寻觅人生的价值。

  他们有的数十年头一次拿起了笔,用仅有的小学文化书写着自己的大半生。有的含着眼泪记录下大地震骨肉分离的情景。有的一边照看着孙子、孙女或外孙、外孙女,一边敲打着手机的键盘,写下了难以忘怀的故事。

  周文秀写道:

  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》这首歌,在我心里已经歌唱了数十年。那是我小学的恩师秦明轩精心编排的全班同学参加的表演唱。

  记得那是在大礼堂的一次庆祝“六一”儿童节的演出,在恩师的编......

  

  电子书下载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